中國戲曲節自2010年推出以來,一向得到各方鼎力支持。本年戲曲節將以更強勁的陣容、更精彩的節目,慶賀香港回歸祖國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建立二十周年。觀眾可趁此良機,欣賞熱鬧喜慶的京劇、粤劇、賦上新意的崑劇、越劇、剛柔並重的婺劇、風格鮮明的川劇,以及古意盎然的陝西当地戲曲。
北京京劇院和中國國家京劇院一團扮演開幕節目「京劇群英會」。京劇界兩大翹楚難得聚首香江,實為觀眾之福。首場扮演喜氣洋洋的傳統大戲《龍鳳呈祥》,星光熠熠,在六場扮演中登場的闻名演員包含中國國家京劇院一團的于魁智、李勝素,北京京劇院的譚孝曾、王蓉蓉、杜鎮杰、李宏圖、朱強、陳豪杰、張慧芳,以及特邀大連京劇院的楊赤等。
北京京劇院首要登場,六月十三至十五日扮演三場劇目,開幕扮演调集鼎盛陣容,由闻名京劇扮演藝術家于魁智(特邀)、杜鎮杰、楊少彭分飾劉備,李勝素(特邀)、張慧芳分飾孫尚香,再加上特邀大連京劇院的楊赤、闻名小生李宏圖及其他名角等坐陣。中國國家京劇院一團緊接於六月十六至十八日扮演别的三場經典劇目,頭牌老生于魁智為現時京劇界名列前茅的藝術家,領銜旦角李勝素深得梅(蘭芳)派藝術真傳,與楊赤(特邀)合演《大保國、探皇陵、二進宮》,唱段極其深重,盡顯演員的默契和功力。
門票分一百五十元、二百五十元、三百五十元及四百五十元,現於城市售票網()發售;信用卡電話購票:二一一一五九九九。節目設有「藝人談︰京劇的傳承與發展」(一般話主講),於六月十二日(星期一)晚上七時三十分在香港文明中心行政大樓四樓二號會議室舉行,由北京京劇院院長李恩杰主講,兩院團首要演員亦會到会。免費入場,座位有限,先到先得。
香港八和會館一眾梨園子弟各展功架,獻上粤劇經典,扮演《觀音得道》及例戲《香花山大賀壽》、《加官》、《天姬送子》,眾仙賀壽,涵义吉利。以1966年扮演的泥印本劇本及錄像資料為藍本,重現半個世紀前在九龍城沙浦道戲棚一氣呵成扮演經典劇目,以幾齣粤劇經典為特區慶祝生日。《觀音得道》以民間盛行的觀音傳說為基礎,搬演妙莊王之女妙善修成正果,得道為觀音的故事;接連扮演三齣例戲:《香花山大賀壽》、《加官》、《天姬送子》,例戲歷史悠长,當中所包容的曲詞、唱腔、扮演功架均是粤劇的最早扮演方式。
《香花山大賀壽》為傳統吉利例戲,此劇扮演陣容及場面龐大,描绘眾仙向觀音賀壽,當中有不少陈旧扮演程式,例如「仙女字舞」、「降龍架」、「伏虎架」、「韋馱架」等。在傳統功架的扮演外,更有一些神仙变幻的特別情節,如「爆桃」、「灑金錢」等。久未搬演的「插花」場口更是扮演的亮點,超過三十多位武行演員,齊心協力重現「插花」的多款樣式,殊為珍貴。
上海越劇院一團把痴男怨女的悲歡離合婉转道來。《紅樓夢》刻劃寶黛之戀淋漓盡致,首演以來歷久不衰,已成曠世經典。
新編《銅雀台》以曹丕曹植與甄洛的愛恨為主軸,人物豐滿。三齣長劇均由戲路廣闊的袁派花旦方亞芬主演。江蘇省蘇州崑劇院與闻名作家白先勇协作,推出新版《白羅衫》,由俞玖林主演。主人公親手揭開自己身世的本相,堕入重重对立,有如西方悲劇英豪一樣被命運播弄,劇力萬鈞。
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載譽歸來,為觀眾獻上《穆桂英》及多齣精彩折子戲。高難度武打動作與優美唱腔剛柔並濟,極視聽之娛。三獲中國戲劇梅花獎的「川劇皇后」沈鐵梅帶領重慶市川劇院來港,扮演高腔大戲《李亞仙》及折子戲,展現川劇多彩多姿的相貌。
陝西省戲曲研究院扮演秦腔、碗碗腔、眉戶及關中道情等当地劇種,盡得三秦古韻;今次訪港陣容鼎盛,雲集多位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扮演精彩可期。西安易俗社建社已逾百年,為秦腔藝壇国家栋梁,這次首度來港扮演,為觀眾展現泱泱古風。
香港京崑劇場鄧宛霞夥拍山東省京劇院,與資深藝術家李玉聲、陸永昌扮演《長坂坡》及多齣京崑名劇。新編粤劇《奪王記》以明朝萬曆年間國本之爭為布景,由耿天元執導,黎耀威編劇,名伶李龍、南鳳、阮兆輝等擔綱扮演,定能讓戲迷耳目一新。
今屆戲曲節不光呈獻連場好戲,還推出講座、藝人談、展覽、戲曲電影欣賞等活動,讓觀眾從多角度領會戲曲動人之處,細味這場美不勝收的戲曲饗宴。查詢節目詳情或票務優惠,請電:二二六八 七三二五或瀏覽網頁。
資料來源:中國戲曲節 2017、康樂及文明事務署 文明節目組、政府新聞網
联系人:周经理
电话:025-52304091
手机:13705148556
邮箱:zhoujianliang588@163.com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东山国际滨河街区10幢102室